简介

穿成知青女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17(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大多数粮食被水泡过, 村民们用这些以及柳建国开仓放的粮, 度过一个还算充实的秋末。

但是到了冬天, 有些粮食开始发霉不能吃了, 村里好几户硬是吃霉粮躺进了卫生站, 闹得村民们都不敢再多吃发霉的粮食。

但是剩下的干净口粮不多, 又是大冬天的, 粮食十分紧缺,众人勒紧裤腰带度日,顿顿清汤寡水, 比起去年冬天受大罪了。

柳建国作为大队长,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手下的队员们天天吃不饱,饿肚子饿的再回到面黄肌瘦一层皮的样子。

他天天转悠着想法子, 时不时往县里跑, 可惜受灾救济粮仍然遥遥无期。

与此同时,村里的知青们由于有知青补助, 还是高等级的, 口粮发霉不能吃了后, 光是每月的补助用去买粮食的话, 都能填饱肚子, 让他们不必为粮食而忧心。

特别是在钢铁厂里做工的三个人, 发大水引起的缺粮对他们没什么影响。

江秋月是提前把粮食放在了空间里,过后拿出来照样吃,对彭敬业说是提前防范的好, 粮食压大缸里没进水, 不缺粮有工资又有未婚夫的津贴在手,她的日子最悠哉。

彭敬业还说了,如果她没了粮食就跟他说,他去县城里搞点回来,总能裹住两人吃喝,再不济还有老营长在,饿不着自己人。

而陈中华和林文清两人有他们的过法,中午可以花粮票在厂里食堂吃顿饱的,早晚吃换购的口粮,精打细算一些,补助加上班的工资,足够他们应付了。

剩下的刘爱英几个有补助的老知青,手上都多少攒了点,在粮食发霉不能吃了后就悄悄找路子换购了。

那些没被水淹的地方,总有村子有余粮的,再说快到了年底,红白喜事的用票和钱的地方多。

人家愿意拿粮食换,方卫东瞅着机会,揣着老知青们攒的粮票钞票来回几趟,买回来不少的口粮过冬。

发霉的粮食也舍不得扔掉,喂给家兔了,反正冬天没啥东西喂它们,都快饿死了,先喂喂看,能活就行,多少还能有点肉。

至于手头只有点钱没多少粮票的王莲和孙红日,刘爱英本着他们近来老老实实的份上,卖他们一点,有粮票给粮票,没粮票只能高价买了。

本来方卫东不想给那两个之前不安分的家伙,但是刘爱英劝他知青院的和谐最重要,再说又不是白送给那两人的,按原价买,份量也有限,保证两个人冬天喝稀的能熬过去。

不然,光让王莲孙红日看着他们吃,让他俩饿肚子,估计到时候不闹也得闹起来。

这是陈中华给没粮食的老知青想的办法,林文清在买卖之间牵的线。

其实钢铁厂里双职工的家庭中,有些供应粮吃不完的人也会拿出来换些票啊钱啊的,而且都是干净的好粮食。

那些大部分让林文清划拉给王晓红了,她那里也缺粮,毕竟对象更重要不是。

不过,自从他在钢铁厂上班后,村里那群狐朋狗友非但没散伙,还扩大了,在厂子里也结交了一群酒肉朋友,关系网张罗的更大了,于是给知青院的兄弟们另外牵了线买粮。

如此一来,两边都照顾到。

江秋月听刘爱英念叨后,心里感叹林文清到钢铁厂工作后越来越圆滑了。

为了不饿肚子,各人有各人的招儿,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临河村的村民们同样想尽办法弄来粮食,至少能有稀的混个水饱,熬到年底扒红薯吧。

于是纷纷到亲戚家借粮,去没受灾的村子里偷偷买粮,去县城里搞粮食。

家里没粮食就去亲戚家借点,亲戚没有就去没受灾的村子找一找,再不济去县城黑市里面买高价粮,总不能饿死。

一时间本该猫冬的寒冷日子里,大家都不断地往外跑。

柳建国对于私下买卖粮食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能有法子不饿肚子,谁也别举报谁。

只是有人竟然敢去田地里作孽,让他十分恼火。

那地里的冬红薯还没长成呢,有人肚里饿的发慌就去偷偷挖着吃了,这不是破坏年底的收成嘛。

再有一个多月就能收获了,这时候的红薯吃着都是筋络,没啥吃头,挖出来填不了肚子,是浪费!

柳建国气的要命,大冬天的晚上发广播,通知所有人集合开大会。

他在会上没说到底是谁干的蠢事,只是把偷红薯的贼怒骂了一通,骂的大家义愤填膺。

然后族老们商量了一番,规定出一项任务,以后村里的青壮年组成五人一队的小队,白天黑夜去地头巡逻,一队队轮下去干,等轮完差不多也到收获的时候了。

想想他们洪水后为抢收补种做下的努力,不能让那些宵小之徒破坏大队的劳动成果,逮住一个就送县派出所,不必手下留情面。

如此安排过后,田地里才安生了,之前无论是本村的还是外村的人偷的,此后再不敢伸爪子。

至于那些被挖坏的红薯藤,被柳建国拢回来交给刘爱英喂母猪,如今队里人都知道母猪怀上小猪崽了,不会跟猪争抢一点红薯叶子,那东西当菜还可以,不顶饱。

顶饱的东西莫过于肉了,肚里有油水才不会饿不会馋,村民们想搞点油水,除了去县里食品店买肉外,就是去山里套点野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成知青女配请大家收藏:(m.jubiquge.com)穿成知青女配笔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