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邪染三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章 天下之名士 皆出于颍川(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没有。”徐邈回答道。公孙先再一次询问道:“真的没有?!”

徐邈也不明白公孙先什么这么问,有点不耐烦的说道:“公子,您又不是不知道。此二人乃是颍川书院的翘楚,荀彧善政,郭嘉善谋,深受胡昭先生的器重,堪称旷世奇才。若是到咱们那里,我岂会不知?”

公孙先这才尴尬的一笑,他还不知道这二人已经名声在外。旋即说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我明日要跟岳父去颍川书院,这才把你叫回来问一问情况。”

徐邈眼珠一转,突然看透了公孙先的心思。立马说道:“公子是想借机征辟颍川学子入将军府任职?!”

“哈。知我者,景山也。此去颍川机会难得,我岂能错过这天赐良机?”公孙先笑道,他由衷的佩服徐邈洞察人心的本事。

徐邈也是微微一笑,说道:“既如此,衷心预祝公子拿下荀、郭二人,满载而归。阁中事务繁忙,邈先行告辞了。”

公孙先心情很好,说道:“那我就不送你了,你去吧。”

翌日,公孙先给天子刘协告了假,带着孟兕跟着蔡邕去往颍川书院,洛阳离颍川不远,一路上相安无事,傍晚就赶到了。

颍川郡是个美丽的地方,青山绿水,土地肥沃,虽然经过了黄巾之乱,但是和其他地方的荒凉对比已是繁华热闹不少,而且此处民风淳朴,看往来之人,虽是街井小民,却也是谦恭有礼,一派斯文,不愧是三国时期名士的发源地,算起来,三国的名士十之有八都出自这里。

颍川郡多是山地,所以颍川书院是倚山而建的,书院坐落在城郊。它原本是颍川豪门荀氏的一座别庄,书院成立后就被捐出来做学堂。胡昭带着荀彧、郭嘉及一众品学兼优的学子出来迎接,借着夕阳的余晖,公孙先打量着颍川书院。

赫赫有名的颍川书院,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没有黄铜的兽面门环,低矮的围墙刷得雪白,一扉显然年深日久的木门开启着,正门的上方挂着一块黑漆 红字木匾,上面书写着大大的四个字:颍川书院,落款:水镜先生。字体遒劲有力,红与黑相映,红如鲜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凝重。

孟兕过来挑起马车的门帘,公孙先扶着蔡邕下了马车。只见胡昭精神矍铄,鹤发童颜,头戴玉冠,身穿大氅,迈着苍劲有力的步子,来到书院门前。他带着一众弟子,给蔡邕行了礼。蔡邕公孙先三人也是纷纷还礼。胡昭率先言道:“伯喈兄大驾光临,致使书院蓬荜生辉啊。”

“谢过孔明兄盛情相迎,老朽愧不敢当。颍川书院乃大汉无双的学府,其中藏龙卧虎,各位皆为人中龙凤。”蔡邕也是客气的说道。

胡昭打眼一观公孙先,而后说道:“想必这就是公孙邪公子吧?”胡昭故意不提公孙先卫将军的官职,意在试探。

“弟子后生公孙孟知见过先生,请先生受我一拜。”公孙先岂能不知胡昭的用意,他旋即恭敬的朝胡昭施了一礼,身子成九十度。

胡昭很满意,见公孙先这么给面子,老怀大慰的说道:“孟知快快免礼,你贵为卫将军,折煞老夫了。”

蔡邕笑盈盈的点了点头,心道:孟知就是孟知啊,如今位高权重,还如此谦逊有礼。

言罢,胡昭带着公孙先三人往书院里走,院中灯火通明,走过光滑的青石板路,正对着是一间大屋,乃是书院正堂,屋宇方正,青砖砌就,上有雕花瓦当,屋中央是一个大大的香案,香案后悬着孔夫子的画像,黄铜香炉中插着几枝香,袅袅香烟缓缓上升,浙浙散开,再穿过一道旁门,就是读书的地方,矮几上满满都是书卷,坐垫分散四周,书香之气四散开来。

再往后走,就是雅致的后院,院落很宽敞,中间是人工湖,湖上有亭台水榭,极具风雅。穿过水榭,走廊之上挂着灯笼,湖中怪石嶙峋,池中还有不少锦鲤。亭中石桌之上已经摆好了酒宴,几人来在亭中坐定。公孙先朝孟兕使了一个眼色,他知趣的来在亭外站岗。

胡昭对蔡邕、公孙先二人引荐道:“伯喈兄、孟知,此二人乃是老夫不成器的弟子,此乃荀彧荀文若。”说着,荀彧恭敬的起身朝公孙先二人施礼。胡昭接着介绍:“郭嘉郭奉孝。”郭嘉也是潇洒起身,端正施礼。

喜欢邪染三国请大家收藏:(m.jubiquge.com)邪染三国笔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