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大唐战将王玄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5章 玄策拜见戒日王 精舍之中诉衷肠(下)(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国家与国家之间,不仅仅只讲究政治,政治之外不外乎情谊;将情谊赋予政治,政治就多了一些生命。在宴会当中,戒日王也盛情的邀请王玄策等人,参加这五年一度的无遮大会。王玄策等人自然也是愉快的答应了下来。

当看着王玄策等人优雅的举止,得体的言行,玄奘法师也多了一些应有的欣慰与亲切之感。毕竟这是自己母国的使节。

虽说宴会已经结束了,但是他们两人之间的对话才刚刚开始。毕竟他们之间还有甚多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语,他想了解他,他也更想通过他的口中了解这些年变化的大唐。

这是一个阳光还算明媚的下午,微风轻轻吹拂这已经耷拉下来叶子的芭蕉树;虽说此时的五天竺各地甚是炎热,但是这份炎热丝毫影响不了两颗更想深交的心。

但见这王玄策带着周陈二人,来到了玄奘法师的精舍前。今日的三人,均是一身常服的打扮,为的就是显得更加的轻松自然一些,因为只有这样更可以交心。

听闻侍从来报,说是大唐使节王玄策已经在精舍门外等候之时,玄奘法师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赶忙起身亲自出门相迎。

四人相见,别样的亲切,经过一番简单的寒暄之后,他们随即就被玄奘法师请入了精舍之中。

这精舍坐北朝南,看起来也很是简陋,在北山墙正中的位置安放一佛陀塑像,以及礼敬用的香案。在精舍正中的位置,摆放一四方桌外加四个蒲团,在四方桌上则放置了一个果篮,里面放有几个看起来很是不错的芒果。除此以外,别无一物。

于是玄奘法师北向座,王玄策左向座,陈茂材右向座,而周曾则是南向座。

虽然都提前都准备好了话语,可是真到相见之时,似乎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但见四人相识一笑之后,王玄策率先开了口:“法师可曾记得十六年前,洛阳外围村庄中的那个孤儿?”

听此一问,玄奘法师才细细端详起来这个年轻人。思绪渐渐的回到了十六年前,不停地比对,不停的印证,突然间感觉到竟是这么的熟悉,于是带着惊讶之情道:“你就是当年被东野先生,带走的那个孩子?”

王玄策面带笑意的点着头说道:“当年多谢法师救命之恩”。话语之后,随即起身离席,对着玄奘法师深施一礼。

玄奘法师,也赶紧伸手扶起了王玄策:“不必多礼,快快请坐,快快请坐。”

一句话,瞬间就拉近了两人之间的感情。玄奘法师不曾想到,曾经无心挽救下的一个孩子,竟能代表大唐出使异域。而王玄策也万万没有想到,曾经救助自己的那个僧人,竟然能有这么大的成就。

“法师自从当年离开中土之后,一直在天竺各地游历至今吗?”

“是呀,算下来,如今在天竺已有十四年了”。

“按惯例,法师当时前来天竺之时,应该是大唐关禁之时,不知道法师是如何到达”。

“实不相瞒,所有出关通道,均是秉承一颗至诚之恒心”。

“愿听法师之恒心”

“为了大唐之佛法安宁,为了扫除佛教的痹症,这事我不做,还能谁能做呢?即使再艰难困苦,也得贡献自己应有的能力,正如佛家语:我不如地域,谁入地狱”。

“既如此,法师可想过归唐否?”王玄策闻此宏愿,随即问出了这一最深沉的问题。

玄奘法师听此一问,也是满心欢喜的答道:“甚焉。”但见他顿了一下神之后,接着又说道:“其实,这么多年来我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求得佛法的真意,回归大唐。这些年在天竺,已经深明佛教宗旨。虽说早已动了归唐之心,可是不知道如今咱大唐对佛教的看待如何?”

当三人听得玄奘法师如此的肯定答复,随即一齐起身,对着玄奘法师深深一揖。这一揖不仅代表的是大唐万千大众,更是对玄奘法师这种对国家深意的爱戴与尊敬。

在玄奘法师的再次谦让下,三人又一次安坐于蒲团之上。

落座之后的周陈二人,满心欢喜的望着玄奘法师。只见王玄策实心实意,饱含至诚的的答复道:“这些年,陛下一直想寻一得道高僧,可是始终不曾寻获,每每说及此事,都甚是惋惜。自从陛下登基以后,佛教在咱们大唐已经没有什么阻隔。待我归唐之后,定会向陛下亲说法师之意,以求以至诚之心迎接法师回家”。

王玄策的这一番话语,不由自主的让玄奘法师深深感动,这些年,也只有这样的话语最是贴心。但见他紧紧的握着王玄策的手,泪水已经不经意间打湿了眼眶!

每个远离祖国游子,都是怀揣着对故国的思念;何况又是一个瓢泼了十五六年的弃子。这一日,四个人聊了很多很多,从李世民治国理政聊到了大唐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从西域形势聊到了边关情怀。听闻每一个细节之时,玄奘法师无不流露出深深的爱……

喜欢大唐战将王玄策请大家收藏:(m.jubiquge.com)大唐战将王玄策笔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