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穿越之大清鹿鼎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章 初解官场(下)(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科举考试共分为两大类:童子试和正试。

不同的科举类别,代表不同的科举功名;不同的科举功名,代表了不同的科举出身;不同的科举出身,决定了不同的出仕之路。正因为科举功名是出仕做官的必由之路,所以在古代,科举功名就成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童子试:所有读书人,不论年龄大小,必须通过由本县知县主持的县试和由知府主持的府试,以取得童生的身份;取得了童生身份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这种科举前的预备性考试,称为童子试,因一年一次,又叫岁试。

童生:通过童子试后取得的身份,称为童生、贡生,俗称秀才、相公,因进入的学校有府学、州学、县学之分,所以就有府(郡)庠生、邑(县)庠生、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名称。因府、州、县学为地方所办,所以统称乡学,其学生又叫乡学生。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或捐钱取得。因国子监是国家(朝廷)所办,所以称为太学,其学生又叫太学生(国学生)。

诸生:又叫生员,童生(乡学生)和监生(国学生)的统称。

正试:即正式的科举考试。共分为三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院试:科举正试的最初一级,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主持考试的长官称学政,学台或宗师,一年一次,又叫岁试。后一年举行科试,再后一年举行乡试,三年一循环。岁试的基本任务是:第一,从童生中考选出秀才;第二,对原有的秀才进行甄别考试,按照成绩优劣分别给予奖惩。考取者统称为秀才乡试:科举正试的第二级,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次,一般多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称秋闱(闱指考场)。其正副考官一般由皇帝任命在京的翰林及进士出身的部院官充任。考取者统称为举人。

会试和殿试:科举正试的最高一级考试,其中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被黜落的问题。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且多在春季的二、三月,故又称礼闱、春闱。考取者统称为进士。

解元:通过乡试的童生,获得第一名的称解元。

举人:通过乡试的童生,从第二名以下的统称举人。

会元:通过会试的解元、举人中,获得第一名的称会元。

贡生:通过会试的解元、举人,从第二名以下的统称贡生。

状元:获得殿试第一名的称状元。

榜眼:获得殿试第二名的称榜眼。

探花:获得殿试第三名的称探花。”

韦小宝看着一口谁没喝一直在为自己普及知识的建宁道:“谢谢你了,建宁,来喝口水”说着便拿起水杯碟子递了过去。

喜欢穿越之大清鹿鼎公请大家收藏:(m.jubiquge.com)穿越之大清鹿鼎公笔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